这篇文章主要分享怎么做一套毛玻璃拟态图标,以及在这基础上如何发散创意。某天上了木鼠老师的图标公开课,课上有示范毛玻璃拟态效果的图标,我就跃跃欲试想做一套。有的人问为什么做了那么久 UI,还去听基础课呢?我觉得在不同的阶段,对于基础内容会有不一样的理解,6 w g r r I会碰撞出不同的火花。
木鼠老师更多教程 https://xue.uisdc.com/uidesign/
带着这个想法,我开始逛“避寒寺”和“追波”,找可以参考的作品。这套作品我挺喜欢的,作者还做出了 3D 视角的。作者名字/ D h $ $我忘存了,如果有朋友知道的话,在评论帮我补上叭。
先分析一下图标的结构。图标有三层:底部几何色块、毛玻\ b + B z C U璃主造型,带有含义的白色/ V C b图形。
再分析俯视角度时图标的表现,方便用工具表现。
最后是颜色的归纳。作者用了饱和度非f i 1 ,常高的颜色,基本都在右上角最尖尖的位置。
分析完以后可以3 l # i开始临摹了…因为造型比较简单,我没有临摹,直V 8 m 5 7 Z Y 6 %接创意发散做了另一套。选主题的时候我随便开了个 APH 5 n E ZP(当时. 8 W . $打开n S ;的是微博),觉得个人中心的快捷入口图标主题可以拿来试试。我选了深色作为背景,所以这套图标用到界面会比较难适配,和原 APP 风格也不符合。在这里x J 8 ~ r ] q P :单纯利用主题来做练习。
做底部的几何色块时,形状可以尽量跟主图形相关性大` ~ t G O一些,加强它们之间的关联性,如果实在没法关联的也不必勉强。
我降低了几何色块的面积,增加了多一层毛玻璃形状层,并且让白色的图形更灵活,而不是雕刻在毛玻璃层上。这是我理) t * c解了原作者图标的结构之后,自己进行的改变,效果还行。
做r s y Z A m L [ g的过程中,发现草稿箱如果里面放一张白色的卡纸,视觉效果还不错,所以我又做了另一种效果。最终呈现出来的效果只有草稿箱比较出彩,其它很牵强。
拿「照片」这个图标来进行拆分,参数分别如下:
这是最后呈现的效果:
封面图参考了小米的屏保。我用 sketch 做的,效果一般,可能用 ps 做会更逼真吧。
临摹一套图标的时候,要带着目的去临摹,分析原作者每一步@ 6 w ( 5的处理。然z I M r ( e ?后把图标拆分成不同的变量,修改这些变量的时候或许会得到不错的想法。
「新拟物化」过时了!此刻你最应该拥抱的是「玻璃拟物化」!
还记得今年年初大家追捧的 新拟物化(Neumorphism)风格嘛?这种风格最初在社交媒体上风靡,很大程度上,来源于资深设计师 Michal Malewicz 的文章《Neumorphism in user interfaces》7 9 : j V,这篇文章透过 Medium 平台,开始在各个设计师社区当中发酵,随后被不少平台预测为 2020 年会逐渐流行的一种视觉设计风格。
阅读文章 >>
欢迎关注作者微信公众号:「一点牙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