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竹石牧牛
黄庭坚 〔宋代〕
子瞻画丛竹怪石,伯时增前坡牧儿骑牛,甚有意态,戏咏。
野次小峥嵘,幽篁相倚绿。
阿童三尺箠,御此老觳觫。
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B G j : . , % # Q
牛砺角犹可,牛斗u } j f ; e D j J残我竹D t S。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郊野里有块小小的怪石,怪石边长着丛竹子,挺拔碧绿。
有个小牧童持着三尺长的鞭子,骑在一头老牛背上,b @ $ = 6 9 k r 7怡然自乐。
我很爱这怪石,小牧童你别让牛在它上面磨角;
磨角我还能忍受,可千万别让牛争斗,弄坏了那丛绿竹。
注释
子瞻:z M d苏轼W d u B L – /。苏轼工画竹石枯木。
伯时:李公麟,号龙眠居士,善绘人物与马,兼工山水。
野次:野外。
峥嵘:山? C L 4高峻貌。这里代指形态峻奇的怪石。
幽篁:深邃茂密的竹林。语出屈原《九歌》:“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这里代指竹子。
阿童:小童儿。语出《晋书羊祜传》中吴童
赏析
宋代绘画艺术特别繁荣,A p Z y T – A ) N题画诗也很发达,苏轼、黄庭坚都是这类诗作的能手。此诗为苏轼、李公麟合作的竹石牧牛图题咏,但不限于画面意象情趣的渲染,而是借题发挥,凭空翻出一段感想议论,在题画诗中别具一格。
诗分前后两个层次。前面八句是对画本身的描绘:郊野间有块小小的怪石,翠绿的幽竹紧挨着它生长c ! q : : w e O。牧牛娃手执三尺长的鞭子,驾驭着这头龙钟的老牛。四句诗分咏石、竹、牧童、牛四件物象,合组成完整的画面s ] / # b。由于使用的文字不多,诗人难以对咏写的物象作充分的描述,但仍然注意到对它们的外形特征作简要的刻n ! ` S , :划。“峥嵘”本用以形容山的高峻,这里拿来指称石头,就把画中怪l N . F 8 ; B Q _石嶙峋特立R O W W 5 b的状貌显示出来了。“篁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宋哲宗元祐三年(1088年)。当时作者在京师; u 3 * K任秘书省著作佐郎。黄庭坚与苏轼J b J、李M ^ w N公麟同在京。苏轼与李公麟多次作画,黄庭坚题了好几首诗,这首是最出名的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