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上官伟长芜城晚眺

严羽 〔宋代〕

平芜古堞暮萧条,归思凭高黯未消。
京口寒烟鸦外灭,历阳秋色雁边遥。
清江木落长疑雨,暗浦风多欲上潮。
惆怅此时频极目,江南江北路遥遥。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暮色下放眼望去,杂草蔓生的原野尽显萧条,心情黯然忧伤凭高远眺归思难消。
在京口望向飘起的寒烟,乌鸦C x @ 1 | J \ s凄切飞过,夕阳下的秋色映照下雁边更显遥远。
长江边上飘洒的落叶像极了落下的雨水,江浦色暗而风大,怕是潮汛要来。
频频极目远眺故乡,而终因为长江南北路途遥远而不可见。

注释
上官伟长:名良史,号阆峰山人。
芜(w)城:扬州的别称。G q Q p
平芜:杂草蔓生的原野。
堞(di):城上的矮墙。
黯(n):黯然忧伤的心情。
京口l T z { g z G q }:今江苏镇江。
历阳,今安徽和县。

创作背景

  这首诗大约写S v N在宋理宗端平年间诗人漫游吴w ` G u 6 v e越之时。上官伟长是严羽的同乡好友,这次他们异地相逢,同登扬州古城晚眺,各有题咏。1 + \ N @ R K H E上官的原作已失传,现只存这首和诗。

赏析

  这首诗首联描写古城周围的一s , U \ ] \ y片萧条景色,中间两联写登临远近所见,最后一联写诗人的归思乡情难遣。全诗采用白描手法,虚实结合,写景工致。这首诗抒发了诗人的怀c F 1 c J b ? d乡念家之情。

  诗的首联刻画了古城周围的一片萧条景色。“平芜古堞暮萧条,归思凭高黯未消。”扬州地处平原,郊野一望无际,深秋季节,草木凋零,给人以荒芜的感觉。这里的堞代指整个城墙。在广漠的荒原之中,古老的城墙孤零零地矗立着,加上夜幕悄悄降临,这一切都显出一种冷落萧索的气氛。由此自然而然地引出诗人的“归思”; @ Y = 6 N ) R。作客异地,} \ H [登临凭眺,本来就容易激发乡情,何况眼前呈现的又是这样凄清的景物,令人黯然销魂。开篇这一联给全诗定下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