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4月23日,中国缉毒警12人前往缅甸木姐镇,试图缉捕缅北最大的毒枭谭晓林。然而,在他们的视线中,谭晓林变成了两个相同体型、身高和装扮的男子,无法确定真正的目标是哪一个。
这让人不禁想问,一个名叫谭晓林的普通劳工是如何成为“缅北毒王”的?他的人生轨迹又是如何被毒品所改变?
谭晓林,原名谭明林,1962年生于四川内江一个叫做回澜镇的穷山沟里。谭晓林的父亲,曾是高级知识分子,但由于时代变迁不得已而下放到山区,靠写东西养家。夫人早逝,留下孤苦无依的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雪上加霜的是,谭晓林的父亲三年后也逝世了,他13岁的弟弟上了大学,三个姐妹到了农村当知青,全家人靠母亲做点手工和父亲的半成品工作勉强度日。他们仅分到每年10斤的粮食来维持生计。
谭晓林曾发誓要赚到钱来缓解家庭的负担。他辍学后在家附近的供销社找到了一份打工的工作。期间,他多次出差到广州、浙江、上海等发达地区进货,接触商人,积累经验。他还曾经因为经商致富买了塑料凉鞋大量批发到四川,一下子赚到了10万元的巨款。谭晓林发现钱的重要性,决定满足他的野心,不再满足于打工的生活。
1982年,他冒险辞去了供销社的工作,打算当一位正式的生意人。在一段时间的摸索后,他和几位生意伙伴开了一个药材经营部。由于药材部落入了罂粟壳,这个勾当的获利虽大,但风险也非常高。很快,警察就行动起来,谭晓林的药材部因过失罪被查抄,他和朋友们一无所获。这将是谭晓林下去的最初契机。
但谭晓林并没有借此停步,反而更加坚定地走上了毒品之路。1985年,他在四川宜宾偶然结识了一个提供鸦片进行加工的伙伴。他们在秘密的车间里进行鸦片加工,一起生产出了1.2万公斤的海洛因。由于质量极佳,他们开始把海洛因出口到欧美等地,一夜之间身家暴增。
1989年,谭晓林与未来的妻子王晓丽相识,她是一个美丽聪明的女孩,被谭晓林的气质深深吸引。二人相识不久就在全家人的反对声中结为夫妻,王晓丽也正式加入了谭晓林的毒品帝国。
王晓丽去世后,谭晓林就将家从勐古搬到了中缅边境小城木姐,并以这里为起点,走向了一条成为“缅北毒王”的不归路。
1995年7月,谭晓林跟着一个叫做陈孟堂的人,尝试了人生中第一次贩毒——将98斤海洛因在缅甸装车,运往中国广州交货。由于是第一次任务,谭晓林只负责装货和电话交接,运输工作由他的侄儿负责。但这车毒品很快在保山被边防武警查获,谭晓林也被供出。
此事未能得手,但谭晓林获得的10万元奖金让他感到刺激。他对失手的原因进行总结,决定先在境内进行贩毒,等待机会再进入境外。
1996年初,谭晓林与另一名毒贩合作,购买80公斤海洛因从北金三角地带,经过缅甸艿莫沙华侨地带运出后销往全国各地。这一次,谭晓林与合伙人各分得112万元。
此后,谭晓林走上了贩毒路。他懂得“利润越大,风险越高”的道理,因此极其谨慎,从不抛头露面。他在办公室里放了二十多部手机和电话,专门与跑货的马仔联系。为避免运货马仔被捕,谭晓林还用假名字来命名每个马仔,并用特定的暗语与其交流。
谭晓林的生意越做越大,财富积累越来越多,他的野心也在随之膨胀。他开始将毒品资金用于公益事业,并愿意为政府投资建设路桥等基础设施,以此给自己铺路进入政坛。他先后被委任为勐古特区保卫军的财政部长和缅甸华侨协会副会长。此时,谭晓林已经成为中缅边境区最大的药品和毒品贩运头目。
然而,谭晓林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名字已经被中国公安缉毒网纳入侦查视线。警方将一支秘密特别行动队部署到中缅边境,开始了追踪调查。但谭晓林深藏不露,迄今还没有被抓。直至接触线人老田后,警方才有了希望。老田是谭晓林多年前的兄弟,他从事生意赔本,来缅甸寻找机会时成了专案组的内鬼。由此,警方制定了目的为将谭晓林引入境内抓捕的“T计划”。
尽管谭晓林拥有超过270人的私人自卫队和一系列防范措施,但在2001年,他仍被成功引入国内并被抓捕。据统计,谭晓林共参与或组织向中国输送海洛因55起,制毒化学品案件34起,涉及毒品海洛因10393件约7.275吨以及制毒化学品26.5吨,麻黄素22.45吨,非法获取毒资超过4亿人民币。
谭晓林,这个名字曾经在中缅两国政府之间引起巨大轰动,也曾经是毒品买卖的千万级“明星”。他的名字被铭刻在了中国缉毒史上,但是,它也代表着那些失去亲人,家破人亡的毒品受害者。
谭晓林是一个略带传奇色彩的名字。他从一个普通的四川打工仔走向了毒品之路的高峰。事实上,他之所以走向毒品之路,是因为他的生意失败了。不得志的人想要尝试新的机会,这让他决定走上了毒品走私之路。谭晓林相当精明,在毒品交易中展示了非凡的商业头脑和盈利谋略。他的毒品帝国迅速壮大,5年时间就赚取了惊人的4亿。
但是,恶有恶报,谭晓林也在这条毒品之路上走得越来越危险。1999 年 10 月 28 日,侦查员通过老田为谭晓林设计的一套“完美”藏毒方式和路线,在广东抓获两名贩毒嫌疑人,缴获海洛因190公斤,还在交货地点附近查获了国际毒枭藏在此处的11.08吨冰毒。这批毒品的巨大体量,震动了中缅两国的政府,“金三角”问题再次被提上外交层面。除此之外,谭晓林也因为这次“失手”在国际贩毒组织里深陷险地。
为了逃避追捕,谭晓林第一时间想到转移财产,逃往新加坡。但是,国际刑警组织成员国也对他下达了“红色通缉令”,使他成为惊弓之鸟,不敢再轻举妄动。2000年,谭晓林从缅甸给中国警方寄去了一封忏悔书,谭晓林在信中写道:“我自觉罪孽深重,但还是希望祖国政府能够网开一面,我以后再也不会沾染贩毒生意了……”但是,忏悔又能如何呢?法律的意义又在哪里呢?
这桩毒品盛宴最终在2001年4月20日画上了句号。谭晓林被引渡回国,被缅甸警方首次向中国政府移交。在被引渡回国后的羁押期间,谭晓林回首自己罪恶的前半生,作出了迟来的忏悔。他向自己刚刚出生的儿子取名谭诚,希望他能在长大后能诚实做人。
但是,罪恶的日子已经到头了。2004年6月25日,谭晓林被执行死刑。他唯有一死,因为这一死甚至都不足以告慰世界上那些成千上万被毒品戕害的家庭。他的死刑,也是对毒品的谴责和对所有受害者的救赎。